教学改革

自主导航原理与实践

发布时间:2025年03月19日   点击数量:

一、课程目标

本课程以多维目标为导向实施培养:在知识层面,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自主导航的基本概念、原理及方法,掌握自主完成导航设备测试标定与独立设计导航算法的能力;能力培养上,通过研讨式教学提升思辨能力,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培养终身自主学习能力,借助捷联惯导/GPS组合导航综合设计实验强化团队协作能力;素质塑造中,着重培养学生刻苦务实、追求卓越的精神,助力学生立足学科与行业领域,成长为兼具国际视野、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的可靠人才。

二、教学改革

本课程开展了“研讨教学”、“案例分析”、“项目实践”、“拓展创新”四阶段项目式教学方法改革:

1)研讨教学:依托线上课程开展基本理论的学习,线下通过启发式研讨教学强化学生对导航基本概念的理解。

2)案例分析:线上虚拟仿真实验,线下翻转课堂理论联系实际,锻炼学生算法设计能力。

3)项目教学:利用自研的10套惯性/卫星组合导航系统,学生团队合作自主设计组合导航实验,开展互动式现场教学、团队实践等教学改革。

4)拓展创新:针对导航系统技术前沿和应用创新开展研讨、实践,激发学生创新兴趣,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生科创比赛



三、课程思政



四、项目式课程改革

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并完成惯性/卫星导航定位项目;自主开展导航器件标定、导航参数调整、导航算法设计、导航路线设计、导航误差分析等项目全流程环节,最终以团队合作形式的项目汇报答辩,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。



五、考核方式改革



六、总结

本课程推进“四融合”混合式课程改革:实现“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融合”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”“线上自学与线下研讨融合”“专业教育与探索创新融合”,全面培养学生知识、能力与素质。同时,采用“研讨教学—案例分析—项目实践—拓展创新”四阶段项目式教学模式,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创新能力。在改革体系中,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成效为核心进行组织与设计;考核方式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、学习成果为导向,支撑教学目标落地;通过学习成效反馈机制,推动教学持续改进,形成“培养—提升—反馈—优化”的完整育人闭环。